农产品物流体系:打通田间到餐桌的脉络
在农村物流节点建设方面,我国加快推进县、乡、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。在县城建设物流集散中心,集中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;在乡镇建设物流中转站,负责将货物分拨到各个村庄;在村庄设立物流服务点,方便农民收发货物。这种三级物流体系,有效解决了农产品 “最初一公里” 和 “最后一公里” 的运输难题。例如,某偏远山村的农户,通过村级物流服务点,能够将自家种植的蔬菜及时运往县城集散中心,再发往全国各地,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。
在运输方式上,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性,采用多样化的运输手段。对于生鲜农产品,如水果、蔬菜、肉类等,主要采用冷链运输方式。冷链运输能够保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低温环境,有效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,减少损耗。例如,海南的荔枝通过冷链物流运输到北方,24 小时内就能送达,仍然保持着新鲜的口感。对于粮食、干货等耐储存的农产品,则采用普通货运方式,降低运输成本。
同时,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,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。农户可以通过平台查询货物运输状态,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平台信息合理安排运输车辆与路线,提高物流效率。例如,某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平台,了解到某地区的蔬菜即将丰收,提前调配车辆前往等待,避免了车辆闲置与农产品积压的情况发生。